华人计算机科学家、J语言创始人之一许国华先生因癌症逝世,享年68岁。他曾和图灵奖获得者Ken Iverson共同发明了J语言,并对APL开发和社区建设做出重大贡献。
当地时间10月16日,华人计算机科学家、J语言的共同发明人之一许国华(Roger Hui)安详离世,享年68岁。
许国华已经与癌症抗争了数年,正在接受临终关怀。去世时与妻儿牵着手。 许国华与 Kenneth E. Iverson一起创建了 J 语言,并为 APL 语言开发和社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。 许国华是一位非凡的程序员。但更重要的是,他是一个坚如磐石的好人。他在生活中的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应该成为所有人的榜样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发出讣告的正是许国华生前好友、与他合作密切的计算机科学家、图灵奖获得者Kenneth E. Iverson的儿子Eric Iverson。
Eric表示,此时此刻,他其实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许国华对APL社区重大贡献,而是他的父亲和许国华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。
他记得,当时许国华还问Eric,能不能带自己的女朋友和他的父母(Ken夫妇)一起共进晚餐,结果发现女朋友竟然和Ken的母亲重名。真是一段有趣的回忆。
Eric的父亲Kenneth E. Iverson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先驱人物,以开发APL语言而闻名,1979年荣获图灵奖,此前已于2004年10月去世。
许国华(1953-2021),华人计算机科学家,J语言联合发明人,APL语言的重要贡献者之一。1953年出生于 香港 。1966年全家移民 加拿大 。
1977 年获得 计算机科学 一等荣誉学士学位,后在IPSA担任了两年的全职 程序员 和分析师。1979年出席APL 79会议。同年9月进入 多伦多大学 计算机系,1981年5月获得硕士学位。
1986 年 4 月,许国华被提升为非 APL 和非编程职位,不久即离开供职的艾伯塔能源公司。不过这刚好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深入研究 Ken Iverson 提出的「合理化 APL」 和「APL 语言词典」,也开启了与大牛Ken Iverson的合作之旅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,Ken Iverson和许国华开始合作开发一种类似 APL 的语言的高级扩展,他们将其命名为「J语言」。
J语言对APL进行了多项改进,这些改进旨在修复自 APL 成立以来一直困扰着 APL 的一些持久性 字符集问题 ,并添加了新的高级功能,如支持并行多指令、多数据操作等。
1996 年,他 因对 APL 的杰出贡献而 获得 肯尼斯·E·艾弗森奖 。
J语言是一种阵列编程语言,非常适合于数学、统计和逻辑分析。由Kenneth E. Iverson和许国华在90年代初合作开发。
J语言最初是作为对APL编程语言的一种扩展和功能改进而开发的。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复APL的特殊字符问题,J语言只使用基本的ASCII字符集,借助于点和冒号作为inflection来形成类似二进制的片段。
此外,许多在其他语言中经常必须配对的字符(如[] {} ``或)在J语言中作为独立的词来处理。
J语言是一种很简洁的数组编程语言,最适合数学和统计编程,尤其是矩阵操作。此外也被用于极端编程和网络性能分析。
J语言可以免费安装和分发。源码以商业和GPL 3的形式提供。它很容易安装,占用空间小,并能直接访问教程和文档。
与大多数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不同,J语言的灵活的分层命名空间方案(每个名字都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区域)可以轻松又有效地作为基于类和基于原型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框架。
像许多开源软件一样,J语言研发人员通过社区论坛(邮件列表)进行交流。这里是获得帮助、帮助他人、报告错误和分享兴趣最好的地方。所有J语言用户都应该常来。